- 本刊编辑部
,张英杰
<正>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提出“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本质,这是一个新的概括和论断。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三个代表”科学内涵的深化和丰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三个代表”思想集中体
2002年05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范恒山
<正> 一、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WTO的进入,更加增强了推进改革的紧迫性。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哪里重视改革,改革思路对头,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以下问题,是当前改革值得关注的重点。
2002年05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王安岭
<正>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格局急剧变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挑战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处理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多、社会期许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要求变高、国家调控和支配资源的能力下降、政府运作的活力不足的矛盾。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开始或酝酿着政府公共行政体制改革。“重振政府活力”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流行、最富有感召力的口号。其中最著名的大规模改革包括英国政府的续阶方案(the
2002年05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周青
<正> 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包括财政、金融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在此体系中金融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强化其支持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问的差距,尽快融入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去,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2年05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史世鹏
<正>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公益性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怎样使公益性活动更具成效,怎样把好事做得精益求精,这已成为公益性活动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从目标群体角度出发,分析公益性活动中的成本与收益,阐述公益性活动中的行动策略。 为了有效地克服公益性活动面临的障碍,公益性活动人员应从潜在接受者的角度审查所倡导的社会变革,建立分析目标群体的模式框架(如图所示),对目标群体进行成本、利益分析。目标群体的成本利益分析框架由一个坐标系的四个象限构成,其中纵坐标代表成本,横坐标代表利益。
2002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戴园晨
<正> 一、农村庞大的潜在需求与有限的增长现实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农村市场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8.6亿农村人口构成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消费群体。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是广大农民孜孜不倦的追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使农村人口产生了巨大的对使用价值的需求。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飞跃式进步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创造了无数前人想都未曾想过的各种各样的新需求。彩电、冰箱、洗衣机在20年前对中国城市居民来说还是难得的奢侈品,但今天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中国农民的消费模式也正在坚定不移地向城市的消费模式迈进。全国
2002年05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杨宜勇
<正>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下岗和失业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使得促进就业不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目标,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使得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所以,就业是长期的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既然长期的客观规律和近期的特殊情况交织在一起,我们不能够简单地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来处理,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新审
2002年05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孙津
<正> 就中国来讲,城乡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城市和农村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存在着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区别。过去我们说要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事实上却一直用城市剥夺农村的方式维持着城乡社会不平等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情况‘逐渐改变,但这种改变的方向并不是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而是寻求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的某种良性互动机制。正是这种机制,要求城市和农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下结成统一战线。
2002年0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晓然
<正>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阐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对于指导县(市)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市)级组织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基础。怎样加快县(市)域经济发展,有效推动当地现代化建设,是县(市)委书记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地处豫东平原的河南省项城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咬定经济发展不放松,走出了一条平原农区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成功之路,促进了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被誉为豫东平原上的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2002年05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单贵宽,王向前
<正> 世界经济的发展,无疑为中国的产品进军世界市场提供了契机,但应该说,困难是多重的,条件是有限的。中国的入世只是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贸易运作的规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举足轻重的大国,面对WTO,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反倾销体系,才能在多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对方,保护自己,使本应公平而事实上极不公平的国际贸易旧秩序有所改善,从而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2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夏泽民,刘子平,韩莉,王大顺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曾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如何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这些新情况,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2002年05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正> 《党建文汇》2002年第7期上载朱志远文,他认为党员的标准是由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发展新社会阶层人员入党,必须适应这一阶层的新情况、新特点,在坚持党员根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时代特征和先进性的新要求。具体要做到“六看”:一看政治素质。通过对政治素质的考察,主要看其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2002年05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张希贤,刘景欣
<正> 2002年1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要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问题。本文认为,要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自己的执政活动中,努力追求共产党人的五种执政品格,应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基本举措。
2002年05期 27-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徐鸿武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人注目地明确地提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的概念命题。他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分解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将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提并论。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人民利益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人民利益的背离和侵犯。江泽民同志对人民利益构成要素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和科学的。
2002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刘学军,严俊
<正> 为学习、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5·31”讲话精神,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于2002年6月2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召开“‘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就“‘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2002年05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熊云
<正> 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2002年05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周尚文
<正>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的80周年重要讲话中,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作了精辟的估计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它至少包含三个层面:其一,承认我国现阶段社会出现的多样化;其二,承认世界文明、各国社会制度的多样性;其三,承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流派、思潮的多样性。党的领导人在公开的、正式的场合作这样的论述,其意义不可低估。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2002年05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吕薇洲
<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共产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苏东剧变的严重冲击,有的惨遭解散,有的被迫更名,更多的则是遇到党员数量锐减、生存环境恶化的危机,但它们大都顶住各方面的压力,顽强地生存了下来。10余年来,它们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各方而的发展变化,依据本国的现实环境,对其党纲、党章和理论、政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通过这些反思和调整,许多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和政治影响力较苏东剧变初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还成了在本国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本文着重考察其在资本主义发生深刻变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对如何超越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作的积极探索。
2002年05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左凤荣,陈蓉蓉
<正> 近期,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共同发起召开“苏共执政的历史教训座谈会”,与会者都是长期研究苏联问题的资深专家,他们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座谈,从诸多方面深入分析了苏联共产党丧权亡党的原因。现将会上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2002年05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姜爱林
<正> 一、城市信息化的概念与思路 1.城市信息化的概念 城市信息化是区域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城市信息化,其涵义就是指城市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的一种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在中国,所谓城
2002年05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王惠英
<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泛深入地渗透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全面、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全面地更新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信息化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手段而日益受到各国企业家的重视。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化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面对即将全面展开的世界性贸易,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信息化的程度、水平与创新能力将成为中国企业存亡与发展的关键。因此,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推进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我们应当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的问题。
2002年05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边群
<正> 外商对华投资大幅增长 今年1至6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155家,增长26.39%,合同外资金额439.9亿美元,同比增长31.47%,外商实际投入金额24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69%。在华投资前10位的国家及地区依次为香港、美国、日本、台湾省、新加坡、维尔京群岛、韩国、英国、德国及法国。
2002年05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本期数据